大會邀請函

2016年兩岸濕地聯合研討會

濕地涵蓋範圍廣,類型多,不管是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死水或活流、鹹水、淡水或半淡鹹水,水深在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者皆可謂濕地。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河口、鹽沼、灘地、潟湖、漁塭、鹽田、水田、池塘、湖泊與溪流等都是濕地。濕地常久以來被認為是荒蕪的爛泥灘,蚊蠅孳生的不毛之地,土地交易價格低,往往成為棄置垃圾、開發工業區、築堤、填土築路或闢為建地時被優先考慮使用的地方。直至1971年聯合國於伊朗拉姆薩召開濕地大會,濕地所具有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功能及價值才逐漸為世人所了解。若計算高美濕地主要的生態系服務,研究顯示其價值每公頃可達4,500萬元臺幣之多。今日「濕地保育」、「明智使用」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議題,目前已至少有169個國家參與國際濕地公約,全球總計214萬平方公里的濕地受到保護。

臺灣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雖然現有濕地未能登錄於國際濕地公約,但是就地理位置來看,臺灣為東亞候鳥遷徙路線重要的樞紐,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候鳥遠從西伯利亞、加拿大飛來臺灣度冬,或者過境飛往更南的澳洲、婆羅洲等地,中途皆以臺灣作為遷徙中繼站,因此臺灣濕地具有重要的全球生態地位。濕地保育、復育與經營管理也已成為國家重要政策。內政部營建署於2007年評選公告75處國家重要濕地,並將人工濕地納入,積極推動濕地保育與復育政策,與各地民間團體共同執行濕地的生態監測與經營管理。臺灣濕地保育的重要里程碑是於2013年7月3日通過立法公布《濕地保育法》,並於2015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正式實施。目前臺灣共有83處國家重要濕地,其中有42處屬於國際級或國家級,41處屬於地方級,總面積為47,627公頃,只佔臺灣陸地面積約1.48%,與國際相比仍有不足,亟待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提升濕地保護復育之數量與質量。

臺灣濕地學會於2009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國內外濕地保育相關活動,辦理國內外各項研習及交流合作,並協助內政部營建署與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簽訂合作備忘錄,成果斐然。例如舉辦海峽兩岸濕地高級生態講習班、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臺灣濕地保育國際研習及交流計畫、濕地保育國際工作坊、接受政府委託辦理濕地保育、復育及教育計畫,推動臺灣濕地加入RAMSAR濕地等。目前已與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北京)、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北京)、臺北市野鳥學會簽訂合作協議,並且持續辦理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以及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交流研討會。

臺灣濕地學會過去點滴的努力成果將於今年更進一步開花結果。學會今年除了舉辦年度盛會「第七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外,並整合「第七屆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第二屆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交流研討會」、「第一屆國家公園濕地研究成果發表會」及「2016年濕地教育工作坊」等會成為「2016年兩岸濕地聯合研討會」,擴大兩岸與產官學研的交流範圍、層次與規模,期望為兩岸產官學研在濕地領域的合作交流開啟新契機。「2016年兩岸濕地聯合研討會」將於2016年5月13日首次由國立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與生物資源學承辦,大會主題是「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濕地參與與跨域整合」,將分三大子題展開交流與合作,分別是: 天然濕地 (群聚與生態系、水文與生地化循環及生態系服務與永續經營管理)、人工濕地 (數值類比、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多元功能分析與評價)以及濕地環境教育。大會主要活動將包括:大會專題演講、各項主題演講、口頭論文發表、壁報論文展示、學生口頭暨壁報論文競賽、國家公園濕地研究成果發表會、濕地保育團體博覽會以及相關廠商展示。我們將提供與會人士充分討論與交流的機會,以期提升兩岸濕地的交流合作、濕地的保育復育、研究風氣與學術水準。誠摯期待與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本次聯合研討會能順利啟動,感謝國立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與生物資源學陳宣汶教授的費心承辦,也感謝黃基森教授及翁義聰教授規劃與辦理大會主要活動之一2016年濕地教育工作坊。國立嘉義大學素以農業生物資源與生態研究見長,為臺灣南部生物多樣性研究重鎮,而且嘉義周遭又頗多濕地分布,與會者將可利用此機會,領略臺灣中南部濕地人文特色風情與生態。此次聯合研討會特別感謝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與國家公園組、農委會林務局及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經濟部水利署與環保署的贊助與指導,還有許多濕地相關產業界的贊助,國立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與生命科學系的支援合辦,藉此機會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


臺灣濕地學會理事長